理想的治療環境

您想像中的兒童物理治療室會是怎麼樣的呢? —鋪著地墊、牆上有防撞墊,許許多多的玩具,旁邊擺著滾筒、治療球,有著站立架、跑步機、懸吊系統—這是在台灣常見的治療環境,也是根據台灣大多的治療模式因應而生的結果。

但在2014年從德國參訪回來後,對於理想中的Vojta治療環境有了基本的雛型,而如今終於2021年在小小的治療所中實現理想。

2014年由郭煌宗醫師帶領的一行人參訪德國國際輔以達學會中心,林冠宏治療師於IVG留影紀念

在2014年11月抵達德國錫根(Siegen)的IVG中心,帶領我們一行人參訪的是在1度的冬天穿著短袖的IVG的副理事長Mr. Müller(註一),他說Siegen已經一連幾天都下雨了,正好在我們到來的這天天氣放晴了。在那次的參訪,我們分享台灣在郭煌宗醫師努力下輔以達的發展及我們對於國際課程的期盼,也在那次促成在台Vojta治療學國際認證課程的開辦。除了拜訪外,隔天安排了見習,也讓我們對於Vojta的執行環境及模式更有概念。

#治療環境

先從環境講起,IVG總會所在地是錫根兒童醫院中的兒童社會心理中心(SPZ),這棟獨立的四層樓建築物中,包含了一層的Vojta培訓空間及每層樓3-5間分隔獨立的治療室。進到每間治療室,溫暖的陽光透過大採光的床戶灑進室內,牆面上掛著三幅協助治療及評估時說明用的圖表,整個治療室內只有少樣的玩具。

Vojta治療室內的窗景

每間治療室內都放著一台電動升降的治療床 (在台灣,2014止也只有我是用電動升降治療床,如今也已經是基本配備了),而治療室的地面只有少部分地面有放上墊子,而地面材質與整個走廊、梯間一樣,#進入治療室不需要脫鞋,小朋友推車、輪椅直接推進治療室,所有的評估、治療就是直接在治療床上進行。(這樣的設置,同樣在參訪的慕尼黑兒童醫院中的住院病房區的物理治療室看到。)

Vojta治療室的標準設備,治療床、掛圖

#治療模式

見習中看到的治療流程,家長依照時間來到治療室,孩子用自己的方式上治療床,如果撐著拐杖走進來或是自推輪椅進來的孩子,就將治療床降低,讓孩子自己坐上治療床,如果是坐推車進來或是由父母抱進來的孩子,則是直接抱上治療床;到了治療床上,孩子在治療床上表現出來的情緒出乎意外的平靜,進入治療室沒有想像中壓力那麼大。

過程中,治療師觀察孩子移動的方法,在治療床上的動作表現。接著家長就會協助孩子脫去身上的衣物,大孩子會留下內衣褲,對於小小孩,治療師會給孩子一條暖暖的大浴巾,孩子光著屁股趴在浴巾上,治療師跟家長說明目前在孩子身上看到的可以做到的動作,比上次來時進步的地方,然後由家長執行上期教導的回家治療動作,治療師修正動作中的小細節 (當下很佩服每位家長執行的確實度),再依據孩子動作的進展給予合適的治療動作,在教新的動作時,治療師會示範一次後在交由家長執行,治療及示範過程中,家長及治療師會跟孩子說明接下來要做的事,我們在旁都可以明確地感受到大人們對孩子的尊重,而被當作一個獨立個體的孩子也可以很專注的參與這個工作,所以孩子在治療師或家長執行後都可以立即回復平靜,這樣的過程對所有的孩子都一樣,不管是出生7天大的孩子、8個月大的孩子、或是4歲、14歲的孩子。在整個治療過程中,治療師明確的告知家長接下來治療需要看到的反應、並且在執行時讓反應出現,帶領家長看到,教導家長執行當下也能做得出來,如此一來家長才能回到家裡同樣做得出來。

在治療室中讓家長「知道」「看到」「做到」,也因為在治療室做的事與在家中沒有差異,所以孩子能夠保持一如在家的平靜。

原來,專屬Vojta的治療室中,設備不是重點~原來,專屬Vojta的治療室中,設備不是重點~重要的元素是治療室裡的治療師及一起合作的家長與孩子共同組成,我們不需要很大的空間,

一張治療床及良好的合作模式,就能建構 #理想的治療環境

#晴德物理治療所­­­­­~專注於Vojta治療的治療所

#以上原文於2020.09.05發表於FB粉專,見習的日子是2014.11.26,特地在七年後的今天再次回顧,初心不變,肯定當初的選擇。

註一:IVG 副理事長Mr. Müller 於2021.2.28辭世,未能接受這位在Vojta學會重要的人物的指導是台灣Vojta治療師的遺憾。

參訪IVG中心的一行治療師與 長Mr. Müller 合照

幫早產兒早點做些什麼

新生帶來的總是喜悅,但太早到來卻變成了擔憂。看著孩子在保溫箱身上貼滿了鑑測生命徵象的線路,多到爆炸的醫療名詞,看來有許多問題,部分有明確解答,但是得到的答案往往還有更多的”再觀察”。

其實在學習Vojta之後,知道在德國或歐洲的極早療是從出生後四個月內就積極的介入,因此我們也想要在台灣推動。而其中包括早產兒的動作發展障礙,雖然早產兒是動作發展障礙的高風險群,但不代表早產兒都是動作發展遲緩或障礙,是否需要早期療育還是需要由醫師作更確切的評估與診斷。有需求才需要轉介,這是很好團隊合作。

分享一小篇現在已經從早產兒追蹤畢業的家長寫的一小篇心得,這是我熟悉的團隊合作,從矯3做到矯10畢業了,現在也兩歲大,又要當姐姐了,回顧過去的合作,相信未來能幫助更多早產兒家庭。(矯3代表矯正年齡3個月,一般我們預期早產兒因為在預產期前出生,在生理上還有部分發育不成熟,所以將其發展參考年齡扣除早產月數後來看是否發展遲緩,但一般矯正年齡只算到2歲)
——————–

我們家女兒出生23+2週,550克,是個極低週數、極低體重的早產兒,從住保溫箱起一點一滴的捏拔長大,出院後光回診就佔了不少時間。只是她不愛喝奶、粗細動作發展感覺跟不上,讓爸媽有點慌張的到處找資訊,南征北走的尋求幫助。

直到矯齡三個月時在台北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找到厲醫生評估,有輔以達診斷學專業的厲醫生細心的幫女兒診斷,她說女兒的確有些落後,而且還沒發展成熟的小腦袋瓜讓她張力有些不協調,也因此動作上會有點卡卡的,而這些問題若不早點處理,之後影響更大,於是推薦我們做輔以達治療。也幫我介紹離家裡較近的合格治療師,很幸運的透過厲醫師的牽線我們排上林老師的課。

一週一次的課程,林老師耐心仔細的教導我們回家幫女兒執行輔以達。好險女兒很爭氣都有跟上腳步,現在矯10狀況越來越好,動作里程完全跟上,這半年的努力成果是值得的。
常常有人問我說復健到底對她有沒有幫助,這個問題我不敢想!
因為想了不做對她一定沒幫助~

輔以達對早產兒的動作發展、生理狀況在診斷或治療上都有很大幫助,但並不是所有早產兒都需要輔以達,資源有限情況下,建議先找醫生評估,再來尋求幫助才是最佳的選擇。請把資源留給需要的寶寶。

希望目前正在努力的爸爸媽媽!
再給寶寶一點時間,
一切會越來越好的!

—————–

正確的選擇 與 簡單的選擇

現實生活其實沒有「正確與錯誤」的選擇,有的幾乎都是「正確的選擇 與 簡單的選擇」。
在認識Vojta這個方法後,德國參訪回來就想要建立一個專一的Vojta環境,不為甚麼,只因為台灣目前還沒有一個真正專一的Vojta治療,在20幾年的物理治療生涯中學習的方法很多,不是別的方法不好用,只是當自己還沒把一個方法用的淋漓盡致,永遠不知道這個方法的極限是甚麼。

圖為捷克的銀行於Dr. Vojta百年冥誕紀念影片中截圖(影片連結:https://youtu.be/R4L9lr-J-DE)

看著Vojta的紀念影片中,一個19歲的女孩訴說著她從4歲開始接受Vojta治療,到現在她可以自己走20公里,她可以彈鋼琴,但以專業的角度,影片中還是看得出來她的一點點不完美。看完影片給我的震撼是:是甚麼方法可以跟孩子一起努力這麼久?是甚麼方法可以讓腦性麻痺孩子長大後的限制降得那麼低?是甚麼方法在孩子長大後還能持續的幫助她?在台灣,或許健保給付就只在早療階段,到了就學階段,到校復健專業團隊就是剩下的資源,行動不便的孩子就給予輔具,為了達到生活功能,帶著張力與代償的動作可以先用就先用,而張力與代償動作帶來的肌肉骨骼不平衡等以後出現下一個障礙時再來處理。這對大多孩子而言是個簡單的選擇

在醫院中好好的使用Vojta,對我而言也是個簡單的選擇,感謝我的單位不是個業績導向的地方,我不會因為多做一個個案多一份薪水,所以我有很多的時間好好的專注在Vojta治療上;當治療需要用到電動升降床,單位也讓我申請到全台第一台使用在Vojta治療的電動升降床;在每次的Vojta課程培訓需要連續請假十幾天時,同事的配合排假與家長的調課都十分的順利,而我也不用擔心少了這十幾天在收入上有甚麼改變;在個案的治療空間可以有一個獨立的房間,一次一組個案,讓孩子在執行Vojta治療時可以將衣物的遮蔽減到最少,即使為了觀察而把孩子尿布脫掉,也有醫院的後勤洗衣房讓我不用處理尿溼的毛巾。但是,就是但是,當越來越多的個案,每個個案能安排的時間就變得不夠,每次來上課的時間當孩子脫完衣服、只能花一兩分鐘評估孩子兩周以來的進展(因為即使是半小時一堂課,每位個案還是只能隔周排課),確認一下家長在家執行的半套訓練計劃(只能確認半套,因為時間不夠),在花一點的時間調整,看看時間,當天可能只剩下一點時間教導另外半套訓練計畫的初步擺位,剛講完擺位,下一位個案已經在門外等候了。所以往往一個完整的訓練計劃需要花到8-12堂課才能教完,也就是大約需要四個月到半年的時間,家長才能算是較能正確熟練的在家自己執行整套的Vojta治療計畫。原本六周可以完成的事需要花到六個月,這是選擇在簡單的環境下所需要花的成本。

成立物理治療所對我不是一個簡單的選擇,離開舒適圈迎來的挑戰是成本的轉變,不管是空間的堅持或是流程上的堅持,所需要負擔的成本都必須承受,有人說為甚麼需要幫家長準備大毛巾、為甚麼需要設置紫外線全室消毒、為甚麼需要隔間讓室內空間切割壓縮、為甚麼需要堅持大品牌的空調、空清與開飲設備、為甚麼需要安排櫃台行政增加治療所成本。

  • 當開業後兩個月後遇到疫情爆發,用視訊確認治療計畫維持,讓疫情宅在家的孩子維持不退步,發現選擇教導家長在家執行是正確的選擇
  • 當疫情稍稍緩解,快大多院所一步地在七月中就能開始提供治療空間,高規格的消毒、兩個治療室輪流清消使用、給家長與孩子安心放心的環境是正確的選擇
  • 當治療師與家長在治療室內專心地討論孩子的治療計畫時,完整的四五十分鐘裡,所有來電、訊息、門口訪客、下一位個案,都不會打擾到孩子的治療,下課後的行政流程有專人處理,使用過後的房間清消,讓治療師順利更換治療服,紀錄上課治療計畫及準備下一位個案的病歷調閱,安排一位櫃台行政是正確的選擇
  • 當開業以來至今八個月,若扣除疫情停業的兩個月,半年的時間,在這個月治療所已經有一位從治療所畢業的孩子,他也是從每周上課一次、進步到兩周一次、進步到一個月一次,給予父母對的方向,父母在家認真執行,就能早日畢業;而看著個案安排表上,又有兩位經由治療師建議改為一個月追蹤一次的個案,看到個案快速的進步,自己成立物理治療所是一個正確的選擇

當晴德可以成為一個選擇,您會做出怎樣的決定? (點我預約排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