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想像中的兒童物理治療室會是怎麼樣的呢? —鋪著地墊、牆上有防撞墊,許許多多的玩具,旁邊擺著滾筒、治療球,有著站立架、跑步機、懸吊系統—這是在台灣常見的治療環境,也是根據台灣大多的治療模式因應而生的結果。
但在2014年從德國參訪回來後,對於理想中的Vojta治療環境有了基本的雛型,而如今終於2021年在小小的治療所中實現理想。
在2014年11月抵達德國錫根(Siegen)的IVG中心,帶領我們一行人參訪的是在1度的冬天穿著短袖的IVG的副理事長Mr. Müller(註一),他說Siegen已經一連幾天都下雨了,正好在我們到來的這天天氣放晴了。在那次的參訪,我們分享台灣在郭煌宗醫師努力下輔以達的發展及我們對於國際課程的期盼,也在那次促成在台Vojta治療學國際認證課程的開辦。除了拜訪外,隔天安排了見習,也讓我們對於Vojta的執行環境及模式更有概念。
先從環境講起,IVG總會所在地是錫根兒童醫院中的兒童社會心理中心(SPZ),這棟獨立的四層樓建築物中,包含了一層的Vojta培訓空間及每層樓3-5間分隔獨立的治療室。進到每間治療室,溫暖的陽光透過大採光的床戶灑進室內,牆面上掛著三幅協助治療及評估時說明用的圖表,整個治療室內只有少樣的玩具。
每間治療室內都放著一台電動升降的治療床 (在台灣,2014止也只有我是用電動升降治療床,如今也已經是基本配備了),而治療室的地面只有少部分地面有放上墊子,而地面材質與整個走廊、梯間一樣,#進入治療室不需要脫鞋,小朋友推車、輪椅直接推進治療室,所有的評估、治療就是直接在治療床上進行。(這樣的設置,同樣在參訪的慕尼黑兒童醫院中的住院病房區的物理治療室看到。)
見習中看到的治療流程,家長依照時間來到治療室,孩子用自己的方式上治療床,如果撐著拐杖走進來或是自推輪椅進來的孩子,就將治療床降低,讓孩子自己坐上治療床,如果是坐推車進來或是由父母抱進來的孩子,則是直接抱上治療床;到了治療床上,孩子在治療床上表現出來的情緒出乎意外的平靜,進入治療室沒有想像中壓力那麼大。
過程中,治療師觀察孩子移動的方法,在治療床上的動作表現。接著家長就會協助孩子脫去身上的衣物,大孩子會留下內衣褲,對於小小孩,治療師會給孩子一條暖暖的大浴巾,孩子光著屁股趴在浴巾上,治療師跟家長說明目前在孩子身上看到的可以做到的動作,比上次來時進步的地方,然後由家長執行上期教導的回家治療動作,治療師修正動作中的小細節 (當下很佩服每位家長執行的確實度),再依據孩子動作的進展給予合適的治療動作,在教新的動作時,治療師會示範一次後在交由家長執行,治療及示範過程中,家長及治療師會跟孩子說明接下來要做的事,我們在旁都可以明確地感受到大人們對孩子的尊重,而被當作一個獨立個體的孩子也可以很專注的參與這個工作,所以孩子在治療師或家長執行後都可以立即回復平靜,這樣的過程對所有的孩子都一樣,不管是出生7天大的孩子、8個月大的孩子、或是4歲、14歲的孩子。在整個治療過程中,治療師明確的告知家長接下來治療需要看到的反應、並且在執行時讓反應出現,帶領家長看到,教導家長執行當下也能做得出來,如此一來家長才能回到家裡同樣做得出來。
在治療室中讓家長「知道」、「看到」、「做到」,也因為在治療室做的事與在家中沒有差異,所以孩子能夠保持一如在家的平靜。
原來,專屬Vojta的治療室中,設備不是重點~原來,專屬Vojta的治療室中,設備不是重點~重要的元素是治療室裡的治療師及一起合作的家長與孩子共同組成,我們不需要很大的空間,
一張治療床及良好的合作模式,就能建構 #理想的治療環境。
#晴德物理治療所~專注於Vojta治療的治療所
#以上原文於2020.09.05發表於FB粉專,見習的日子是2014.11.26,特地在七年後的今天再次回顧,初心不變,肯定當初的選擇。
註一:IVG 副理事長Mr. Müller 於2021.2.28辭世,未能接受這位在Vojta學會重要的人物的指導是台灣Vojta治療師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