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早產兒早點做些什麼

新生帶來的總是喜悅,但太早到來卻變成了擔憂。看著孩子在保溫箱身上貼滿了鑑測生命徵象的線路,多到爆炸的醫療名詞,看來有許多問題,部分有明確解答,但是得到的答案往往還有更多的”再觀察”。

其實在學習Vojta之後,知道在德國或歐洲的極早療是從出生後四個月內就積極的介入,因此我們也想要在台灣推動。而其中包括早產兒的動作發展障礙,雖然早產兒是動作發展障礙的高風險群,但不代表早產兒都是動作發展遲緩或障礙,是否需要早期療育還是需要由醫師作更確切的評估與診斷。有需求才需要轉介,這是很好團隊合作。

分享一小篇現在已經從早產兒追蹤畢業的家長寫的一小篇心得,這是我熟悉的團隊合作,從矯3做到矯10畢業了,現在也兩歲大,又要當姐姐了,回顧過去的合作,相信未來能幫助更多早產兒家庭。(矯3代表矯正年齡3個月,一般我們預期早產兒因為在預產期前出生,在生理上還有部分發育不成熟,所以將其發展參考年齡扣除早產月數後來看是否發展遲緩,但一般矯正年齡只算到2歲)
——————–

我們家女兒出生23+2週,550克,是個極低週數、極低體重的早產兒,從住保溫箱起一點一滴的捏拔長大,出院後光回診就佔了不少時間。只是她不愛喝奶、粗細動作發展感覺跟不上,讓爸媽有點慌張的到處找資訊,南征北走的尋求幫助。

直到矯齡三個月時在台北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找到厲醫生評估,有輔以達診斷學專業的厲醫生細心的幫女兒診斷,她說女兒的確有些落後,而且還沒發展成熟的小腦袋瓜讓她張力有些不協調,也因此動作上會有點卡卡的,而這些問題若不早點處理,之後影響更大,於是推薦我們做輔以達治療。也幫我介紹離家裡較近的合格治療師,很幸運的透過厲醫師的牽線我們排上林老師的課。

一週一次的課程,林老師耐心仔細的教導我們回家幫女兒執行輔以達。好險女兒很爭氣都有跟上腳步,現在矯10狀況越來越好,動作里程完全跟上,這半年的努力成果是值得的。
常常有人問我說復健到底對她有沒有幫助,這個問題我不敢想!
因為想了不做對她一定沒幫助~

輔以達對早產兒的動作發展、生理狀況在診斷或治療上都有很大幫助,但並不是所有早產兒都需要輔以達,資源有限情況下,建議先找醫生評估,再來尋求幫助才是最佳的選擇。請把資源留給需要的寶寶。

希望目前正在努力的爸爸媽媽!
再給寶寶一點時間,
一切會越來越好的!

—————–